踩踏正在发生,年后至今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下,基金投资也越来越难受,每天似乎都在大跌,跟风买了网红基金的年轻人们,直接傻眼了,短期内他们可能成为接盘侠。
年轻人疯狂入局薅羊毛,却可能因无知而成为待割的韭菜,这也是资本市场给他们上的第一课。
年轻人和基金,谁收割了谁?
基金大众化,基金大涨大跌上热搜,已经成了常态。
过去三年,公募基金大年,让不少年轻人看到基金一片大好,频频登上微博热搜,而追高杀入基金市场,想着过年能狠狠赚一波,但现在来看,不被套牢已经是最好的结果,更多人则要承受浮亏的阵痛。
一时间,除了微博,在豆瓣、知乎、B站等年轻人聚集的社区,也有不少人到处取经求解,是要卖出?还是继续逢跌买入?
社区和社群成为了年轻人解惑的途径,抱团取暖、互相打听、找人推荐成了年轻人投资行为的主要依据,甚至很多年轻人开始像追星一样迷信上了明星基金经理。
不仅张坤,朱少醒、刘彦春等知名基金经理的后援会也纷纷成立,随着更多90后、00后年轻人入场,基金粉圈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。
也有不少对这种现象表示担忧的普通基民。在微博上,一位网友表示,“不要把娱乐圈那一套搞到金融圈,我很担心一些言论影响到他对市场的判断,特别是还有一些人说喜欢他,希望他能不让他们亏钱,基金市场变幻莫测,哪有躺着赚钱的道理。”
央视财经也对基金投资评论称,“有些投资者像炒股一样炒基金,追涨杀跌,频繁申赎。许多投资者不了解基金市场,以为投资基金无风险稳赚,甚至能一夜暴富,基金收益好就追捧明星经理,净值下跌则把基金经理骂上热搜。
有的投资者既不研究产品也不研究基金经理,看到机构和银行推销新基金,即跟风追热点买爆款。”而这些“盲目狂热的投资行为不利于基金管理人对产品的管理,也不利于投资者的投资收益。”
频频被送上热搜和粉圈化的基金,也传达了一个信号:90后、00后已经开始大面积的“攻占”基金。
在众多理财方式中,基金成为大部分年轻人的共同选择,他们不满足于银行存款和固收产品的收益,同时寄希望于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扩大收益、管控风险。
然而市场情况表明,虽然选择了基金,但是在买卖基金这个行为上,新基民还是显得稚嫩。抱着手机求神拜佛、社区交流、盲从大V、“找大佬带”等属于年轻人特有的投资方式,使得他们很容易被割韭菜。
年轻人疯狂入局薅羊毛,却可能因无知而成为待割的韭菜,这也是资本市场给他们上的第一课。
将风险放在第一位
基金公司靠基金交易和基金管理赚钱,基金公司赚钱了,大量盲目入坑的年轻投资者却很容易亏钱。
到今天,第一批90后早已迈入了成家立业的队列,早已开始面临“买房子”、“结婚”、“教育”等现实问题,而在“固定工资”之余,如何赚更多的钱成为了他们考虑的问题。
相比而言,基金成为一种相对来说比较靠谱的理财途径。但是,如果年轻人学不会科学理财,不注重风险把控,习惯性追涨杀跌,盲目跟风炒热度,不研究行业、公司和产品,那基金也会让年轻人失去期待。